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1.jpg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的興建,是因為戰事結束後,劉銘傳基於海口防禦需要, 

向英商議購31尊新式後膛鋼砲,並聘德人鮑恩士擔任監工,仿造西法,

在澎湖、基隆、淡水、安平及旗后等要地添建10座砲台。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2.jpg

這是自牡丹社事件後,又一次建造砲台的高峰。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

即是劉銘傳在基隆新建的兩座砲台之一,當時又稱『基隆小砲台』

(另一座為社寮砲台,現址已改建為飛彈基地)。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3.jpg

日治時期,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被列入軍事要塞。台灣光復後,仍歸軍方管轄,

但年久失修,逐漸為人淡忘。民國64年,砲台於草莽之中再度被發現,

72年被列為一級古蹟。歷經民國68年及78年兩度修復,即今日所見之面貌。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4.jpg

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跟有個地方跟其他砲台是不同的,就是有一個城門,

城門為中國古式傳統城牆造型,方向座落東北面朝西南,頂部保留攻擊用之射口。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5.jpg

城門是砲台的主要入口,通常門前會有哨兵站崗,以管制人員進出。

由於城門具有標示與象徵的作用,因此在門洞上方崁入一塊石匾,

並題『海門天險』,以強調其地位之險要並壯大聲勢。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6.jpg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城門由石條砌成,門洞採卷拱的方式築砌,

但中央一段並不用卷拱,使其成為透空的方形空間,以方便城門扇的安置與關閉。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7.jpg

城門上方建有雉堞,以供火槍手隱避之用。

在城門內側左右牆面上各留有一個小洞,是用來安插關城門的方木。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8.jpg

城門城牆上用石塊疊砌而成的突出物稱為『堞』。為使兵員易於隱蔽並可改變射角, 

將『堞』設計為外寬內窄,俯瞰猶如雉尾,故稱為雉堞。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099.jpg

雉堞的作用在於掩護人員免於受到彈藥的襲擊,

並利用中間的射口居高臨下先發制人,因為雉堞為防禦工事之一,

故後方需有一平台供人員進出與站立,這道平台就是馬道。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0.jpg

城牆內雉堞前的走道為何稱為『馬道』,是因為古時將領騎馬巡視戰況的通道,

不過因為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的城牆較短,毋須騎馬巡視。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1.jpg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馬道用於堅固城牆,或可供射手蹲射之用。

由此可知馬道僅供人員站立,無通行功能,故寬度並不大。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2.jpg

進入城門後是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的營盤區,所謂的營盤區,

就是駐守的阿兵哥的營舍,在營舍後方有個大階梯可以通往砲台。

整個從大階梯到城門這個區域,從本篇的第13張圖片開始到結束。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3.jpg

此區域是在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的兩個砲台的後方,自成一個獨立區域。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的營舍因為有小山丘的屏障,安全性大為提高。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4.jpg

但是到砲區的距離也相對的提高,

為了使士兵們能快速且幾乎同一時間到達戰鬥定位,所以把階梯做得相當寬大。

寬大的階梯可使兵士在行進間不會過度擁擠而影響速度。

但由於斜度大,階面小,所以上階容易,下階難,大家下階時要特別小心。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5.jpg

而在大階梯前的營盤區,目前只存壁體的殘蹟,但仍可看到其規模,

營舍牆壁採用砂岩人字砌而成,營舍開口均朝向中央,以便迅速地到達砲位。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6.jpg

原營舍牆壁以石材砌成,屋頂為瓦造。因其位於背敵面的山坡下,

故具有較佳的掩蔽效果。從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

應可斷定位於大階梯下方兩側之遺跡為士兵與軍官的居住空間。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7.jpg

而城門與營舍中間之空地為練兵場,右方的營盤區,可能為廚房、茅廁、馬房等,

附屬空間所在。遇有緊急情況時,兵士們從營盤區快速地由大階梯到達砲位,

待命發射砲彈。平時則於營盤區練兵,或在砲座練習。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8.jpg

所有的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介紹到此結束,現在將說一個基隆的地理知識。

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在想這裡為何叫二砂灣砲台,

而這『二砂灣』到處是由何而來,找了好久,終於被我找到了。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09.jpg

在基隆的基隆港東岸,除北邊大沙灣最廣闊、綿長之外,

南邊亦各有較小段的沙灘、灣澳,按序稱為二沙灣、三沙灣。

這些灣澳後側均有小溪流注入。有溪流、灣澳則農漁皆宜,易形成聚落。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0.jpg

大沙灣是由黃白色細砂綿延鋪陳而成的大海灣,

自明治42年(1909)設為海水浴場以來,

((基隆大事記),1981)一直是基隆人嬉水的最佳場所,

當時日本人稱其為孤拔海水浴場,是因為中法戰爭時的法將孤拔墳墓即在附近。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1.jpg

但自民國55年起,港務局為興築小型船渠,將這美麗的沙灘填埋在鋼筋水泥之下了。

海水浴場約位在今中正路以西,東9-15號碼頭之間。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2.jpg

原本基隆每年中元祭的施放水燈活動都在這一帶舉行,因為大沙灣變成碼頭後,

才把中元祭的施放水燈改到現在的八斗子望海巷。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3.jpg

大沙灣地名源自海濱的沙灘,也指稱居住於這一帶的聚落,在西班牙時代,

這裡已有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人集居,本區也是漢人市區間(巴俐安區)。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4.jpg

大沙灣地名源自沙灣溪入海附近的廣大沙灘,但也指稱其東側一帶的陸地。

本地在西班牙時代即有原住民凱達格蘭族(ketagaran)聚居。

到清代、日治初期,概稱為大沙灣庄。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5.jpg

『二砂灣』是指基隆港東九碼頭後面的停車場所在。這裡原本就是個灣澳,

因位在大沙灣南側,依序稱為二沙灣。

日冶時代被整建為船渠,供陸軍使用,故一般人又稱為陸軍澳。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6.jpg

民國62年,被港務局填平作為港埠停車場的一部分。(《基隆港務局大事記》,

1974)二沙灣,也引申為稱呼其東南面的陸地。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7.jpg

昭和6年這裡被取名為入船町的町名,因為原來二沙灣澳口,

日本人將其闢為陸軍的小艇碼頭,取名「入船」,即是象徵此二沙灣船澳的功能。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8.jpg

三沙灣是指基隆中船路以西部分,原為也是個灣澳。

日本政府將三沙灣整建為一般漁船使用的船澳,

乃吸引了更多漁民移入這一帶定居。民國57-60年,

基隆港務局將三沙灣澳填平,供拓寬道路和興建中正國宅之用。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19.jpg

基隆砲台系列,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介紹,

全部到此結束,後面有更精彩的文章。敬請期待^_^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120.jpg


本文章資料來源:

來去海門天險  基隆沙灣庄鄉土地名認識

 

基隆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如何去:

【自行開車】

下中山高基隆端,接中正高架道路至市政府,右轉信二路。

在壽山路左轉沿著山路上山,經中正公園會遇到岔路,

路口有指標左轉前行即可到達海門天險。

 

【大眾運輸】

搭基市公車101、103於海門天險站,

下車後再沿著海門天險石匾,步行順著階梯而上。

 

Billy的啐啐唸

1. 這星期我都在馬祖拍照,所以PO文的速度變慢。

 

 2. 這趟馬祖東莒行,總共已經坐船出去兩次,蠻特別的。

 

 3. 最近不管是在台灣或馬祖,所拍的照片,

   到年底我部落可能寫都寫不完。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

基隆美食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基隆旅遊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遍嚐台北美食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y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