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1.jpg

『砲台』對住在基隆的我來講,並不陌生。因為戰爭,

突顯了基隆港埠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砲台密度高居全台之冠。

為數眾多的砲台群,修築的時代從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皆有,

環布在港區周邊的丘陵上,依照清代及日治時代的防衛策略而有不同的佈局。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2.jpg

這些為數眾多的砲台,雖經戰爭野火遍野,

但因為都環布在基隆港周邊的陵線上,所以可居高遠望基隆嶼、

和平島、八斗子漁港與野柳等北部海岸,視野都非常的美。

因此有人問我如何能看到『基隆之美』,我都會說去砲台看。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3.jpg

過去的砲不像現代的砲,砲管可以自由的旋轉射向,因此如果是在海岸邊,

都是找據高點臨海面設置。我在馬祖北竿當兵是顧155榴砲,

砲陣地是在山的後面,利用山來掩藏砲陣地,砲彈是以拋物線打向對岸。

所以現在的砲陣地的設置位置,隨著武器的演變,有很大的不同。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4.jpg

在去年高雄黃色小鴨展出期間,有去高雄玩兩天一夜,除了看黃色小鴨外,

就租了一台機車在高雄到處晃,就這樣晃到了旗津。到了旗津,

看到了旗後砲台與旗後燈塔的指標,雖然沒去過那兩處,

但一看景點名稱,就知道是看景的好地方。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5.jpg

旗後砲台與旗後燈塔,都是位於高雄旗津旗後山頂,在山下的入口出,

往右是去燈塔,往左是去砲台,在山上兩地有路可以相通。

本篇文章先介紹旗後砲台,旗後燈塔再另外單獨寫一篇文章來介紹,

這兩處是那次我高雄行,除黃色小鴨外,拍照最多的地方。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6.jpg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滿清擊敗明鄭,

開始統治臺灣,及撥調水師把總一員,兵一百名駐紮打狗仔旗後。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鳳山縣志》載,旗後汛有砲台一大座,

安中國式大砲六門,道光廿二年(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清廷且於旗後築砲台一座以為防備。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7.jpg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軍入侵琅嶠(恆春)直攻石門牡丹社,

造成牡丹社事件,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加強海防,

乃先後派准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督造旗後(威震天南)、

港口(雄鎮北門)等二處砲台,構成中、低射程火砲威力,以共扼打狗港。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8.jpg

旗後砲台因聘英國工程師設計,雖屬西式砲台,兵房位於北區,

指揮所位於中區,南區則設有大砲四座,

但旗後砲台之入口卻非常中國式──八字門,

以及兩邊門牆上以磚砌成樣式不同的『囍』字,實深具建築特色。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09.jpg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旗後砲台配有四門英製八吋阿姆斯壯後膛砲。

1895年乙未戰爭守軍劉永福義子劉成良,

所轄之黑旗軍與日艦發生激烈砲戰,日艦吉野號於登陸前砲擊,

擊毀砲臺台門楣『威震天南』之前二字。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0.jpg

雙方戰至傍晚,日軍突破防線登陸成功,旗後砲台守軍棄守,

由人在大坪砲台的劉成良率隊退往台南,日軍進而佔領打狗。

台灣日治時期,旗後砲臺之大砲被拆走、熔毀。

台灣光復後,中華民國國軍於旗後燈塔及旗後砲台之間另築碉堡。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1.jpg

這次我從砲台走到燈塔時,有看到後來國軍另築的碉堡,

只不過隨著人去樓空,變成了廢墟。現在砲台經高雄市政府修復,

門額字體依據古照片恢復『天南』二字,以存歷史之真,

民國74(1985年)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

80(1991)進行為時3年的修復,84(1995)11日開放參觀。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2.jpg

另外高雄市文化局的文化資產網,對旗後砲台有更明確的歷史沿格說明。

清末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於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上,

依地形高度設置有三座砲台,其中最高處的『大坪頂砲台』,

現已埋入土堆,次高為『旗後砲台』。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3.jpg

三座砲台最低為哨船頭的『雄鎮北門』砲台,三個砲臺互成犄角,

結合成為一組防禦線。那次高雄行,我也有去『雄鎮北門』砲台。

『雄鎮北門』砲台位在高雄西子灣,要往高雄中山大學的路上,

現在只剩陣地的城牆,與旗後燈塔對望。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4.jpg

在旗後砲台上看高雄港

旗後建砲台的紀錄,最早見於康熙59(1720)之《鳳山縣志》:

『旗後汛:砲台一大座、煙墩一個、望高樓一座』。

另外有關砲台門額所缺二字有二說:一為依據大正4(1915)劉範徵、

謝鳴珂來此旅遊,並於《台灣旅行記》一書,提到其門額為『砥柱天南』。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5.jpg

另一說為昭和2(1927)陳錫如在《留鴻軒詩文集》之〈旗山記〉中,

提到『營門匾書,威振天南。』上述說法併述於此供參。

以上所述的旗後砲台的典故與故事,根基隆的砲台差很多,

可見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台灣的砲台典故南北也有差異。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6.jpg

旗後砲台所用的紅磚,是來自大陸福建廈門,

用的鐵水泥(塞門德土)是購自於歐洲,其他材料如木梁柱及石灰,

可能來自福建或打狗(高雄)當地。中國自宋朝已用大砲,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臺灣均聘西人督造砲臺。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7.jpg

而高雄旗津的旗後砲台,應該可說是清末海防的一大特色,

是在台灣近代史上可能是第一座融合西洋與中國形式,

全面吸收西洋技術之始的中西合璧式的砲台,相當具有特色,

值得大家去看看,體會那中西合璧式的砲台之美。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8.jpg

高雄旗津的砲台,是座三面臨海的港口砲台,南側為海軍陸戰隊崗哨。

附近有旗津燈塔、旗津海水浴場、旗津天后宮等風景區。

砲台的北區入口及中區仍保持原樣,南區的四尊舊砲被拆去熔化製作軍器,

中、南區舊有的營舍、砲座及厚垣均遭拆毀填平。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19.jpg

旗後砲台的平面呈『目』字形,長向朝南北,短向朝東西,

與旗後山之山勢走向一致。砲臺之主要牆垣由三合土築成,

依南北分成三區: 北區包括主要營門、操場及兵房。

砲台主要入口朝東略偏南,門口有向外張開的八字牆,用紅磚斗砌而成。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0.jpg

砲台兩側門柱上與地面踏階,都是用花式圖案鋪砌,形式精美。

砲台門前的台階直下山腳,為補給用道。中區為較高的平臺,

中央有一條溝漕形的通道貫穿南北,連繫南北二區。

南區為砲臺區,砲座沿西、南、東三面布置,下面為兵房及彈藥貯藏庫。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1.jpg

大砲之布置以西牆一尊,旁有弧形屋頂小室一間,南牆配砲二尊,

旁亦有囤頂小室,東牆配砲一尊。另外,

在清朝同治年間,淮軍是牡丹社事件及後平定番亂的主力軍,

所以是淮軍主持旗後砲台建造工程,

因此有些人對砲台的建築形式,有不少的聯想與疑問?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2.jpg

所謂的聯想與疑問?是旗後砲台主入口,

有多處安徽古建築常見的『八字牆』,那砲台工匠是否來自於安徽呢?

另外,門額『威震天南』與哨船頭的『雄鎮北門』,

是否也出自沈葆楨之手書?因為題字的字體氣勢雄渾,風格相近。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3.jpg

旗後砲台初期興建的施工過程,相信是很艱苦的。

因為首先必須興築碼頭至旗後山上的運輸道路,

而旗後山西側臨海的一面盡是珊瑚礁岸,懸崖險峻陡峭,

因此登山通路只能建在在東麓。

所以從廈門運來的紅磚及花岡石在碼頭卸下後,可能是以人工搬運上山的。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4.jpg

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劉璈在台灣南部加強防務,

對打狗的砲台又加修建,『至旂后砲台添建進子藥房及南北岸改造女牆,

前據委員估報需價三千七百餘金,尚飭撙節勘後。

且該砲台稍形淺露,亦令仿照安平,加築護牆,開塘式樣,量為變通辦理。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5.jpg

其旂桿處,應築小砲台,聯絡南北兩砲台(即旗後及打鼓)。

據陳管帶羅復稱,該處地段未廣,難於建造,開挖地營,又砲石底﹔

因改由旂桿處添築小砲位二座,估計工料銀三百七十餘兩。

惟地勢本高,宜求合用,並今砲位之外,加築圍壘開鑿深濠,較為穩適』。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6.jpg

在中法戰爭之後,旗後砲台曾有一次修建及更新備砲。

劉銘傳於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鑒於過去防務之疏陋,籌防實為要務,

於是在基隆、滬尾、澎湖等地擇址另造新台,一律以兵工建築,

惟安平舊砲台尚可修葺。至於旗後本有砲台一座,後在大坪山添築一座。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7.jpg

是年三月向英商怡和洋行議購三十一尊新式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砲,

從光緒十四年六月至十五年二月陸續運台,

並僱洋匠鮑恩士仿照西法添築砲台十座,旗後砲台獲更新四尊大砲。

同時期鮑恩士除了略為改造旗後砲台外,

打狗大坪山、滬尾、西嶼西台及東台皆獲新造。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8.jpg

鮑恩士對旗後砲台的修改,可能幅度不大,亦即維持原有之平面格局。

我們根據現場各部位的材料及作法判斷,

只更換新砲,並加厚砲座或外垣,使其斷面的構造符合當時的避彈理論。

以上所述旗後砲台的施工過程,是我在這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29.jpg

本文旗後砲台的介紹,就以該文的最後,所說旗後砲台的設計觀念,

來做本篇文章的節結尾。從目前台灣現存幾座清朝時期,

所遺留下來的西嶼西台、東台及滬尾砲台等來分析,

大致可知鮑恩士對於砲台設計有下列共同特色﹕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30.jpg

台灣光復後,中華民國國軍於旗後燈塔及旗後砲台之間另築碉堡

1.砲台周圍壘內外兩層土垣,可以吸彈,減輕敵砲之威力。

2.將營舍緊靠於內垣內,其構造有兩種﹕拱卷穹窿式

(西嶼西台、東 台及滬尾),木柱密樑上舖鐵水泥(旗後)。

3.砲座介於外垣與營舍之間,並且位置較高。

4.砲台入口有如中國式圓卷城門,如西嶼西台、東台及滬尾砲台。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31.jpg

高雄旅遊景點

高雄旗津二級古蹟 – 旗後砲台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交通資訊:

【開放時間】

全天候自由參觀,無收費

【自行開車】

從過港隧道進入旗津,走旗津一路到旗津三路,

再沿廟前路左轉通山路底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捷運】

於橘線西子灣站下車,搭鼓山渡輪站到旗津,

沿廟前路步行,右轉通山路底即可到達。

高雄旗津-旗後砲台032.jpg

與旗後砲台同時期,位於高雄西子灣哨船頭的『雄鎮北門』砲台

旗後砲台 在這裡


檢視較大的地圖 

 

Billy的啐啐唸

大家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在Facebook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

 

基隆旅遊 | 歡迎大家加入

基隆美食 | 歡迎大家加入

基隆人踹共 | 歡迎大家點讚加入

arrow
arrow

    Billy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