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圓是一種臺灣的特色小吃,名稱得自於外觀,是一種以地瓜粉、太白粉、
或在來米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與其他配料的小吃美食。
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圓,
是相傳發源最早的肉圓,但目前不若圓形肉圓普及。
據文獻記載,清光緒24年(西元1898年)台灣遭逢戊戌大水災,
災後飢餓的居民,便以樹薯搗製成粉和入糖來充飢,
這項臨時的應急之物,很快就讓當時的受災先民們吃膩。之後,
由范萬居先生(也就是北斗肉圓生的創始人)改良做法,
首創美味又能止飢腸的竹筍加豬肉鹹食,透過油炸,
大受先民歡迎,這便是如今我們所知的肉圓。
『正彰化肉圓』斜對面,有間因為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的加持,
讓原本生意就不錯的『阿璋肉圓』,生意更加興隆。
後來肉圓流傳到台灣各地,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
最有名的是發源地彰化(彰化、北斗、員林)肉圓,其餘的有新竹肉圓、
臺中肉圓、南投(水里、埔里)肉圓、
臺南肉圓、高雄肉圓、屏東肉圓、紅糟肉圓等等。
台灣各地的肉圓,實物的大小與使用材料都有頗多差異,
但是調理方式多為以油加溫(並非炸)或蒸,亦或兩者並用,
食用時會同時淋上甜與鹹兩種醬汁和少許蒜泥、芫荽,
是台灣的庶民小吃。肉圓的名稱在臺灣也有地區差異,
如有的地方把肉圓叫做『肉丸』。
在鹿港,肉圓則是稱為「肉回』,常以台語發音,
回字唸音國台語相同,這是由於肉圓的組成是由肉圓皮包著裡面的肉塊,
形狀很像『回』這個字;此外,肉圓起鍋時,
調理者會用叉子把肉圓上的油撥回油鍋,因此得名。(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從小住在台北,家附近的安東市場那裡,有家賣淋米黃色糯米醬的員林肉圓,
[因為真的很好吃,就算已經搬離那裡多年,但只要有經過那一帶,
都會繞過去吃個兩顆肉圓,直到最近經過沒再見到他們營業為止。
因為有這緣故,『肉圓』是我最愛吃的台灣特色小吃之一。
搬到基隆之後,雖然基隆到處可見到賣『肉圓』的攤子,
但基隆的肉圓有點類似九份肉圓,
除較小顆外且都是用紅槽肉加筍絲做內陷,
跟彰化肉圓是以瘦肉、香菇及筍角為主的內餡不同,
所以我一直吃不是很習慣,所以也就不常吃。
今年農曆年假期,開車戴著小孩們暢遊台灣中南部,
經過彰化時,我問兒子既然到了彰化,要不要去吃彰化肉圓,
兒子說:『好!』,因為他平時也喜歡吃肉圓。雖然兒子才小六,
但他除了有智慧型手機外,還有一台屬於自己的平板電腦。
兒子馬上利用他的寶貝搜索『彰化肉圓』,
想知道彰化肉圓要去那裡吃,才是正道。搜索的結果,
發現彰化市陳陵路有多家肉圓店匯集,成為一條『肉圓街』,
方便愛好肉圓的老饕,可以去那大快朵頤。
於是兒子設好導航,引導我開車去彰化市的陳陵路。
到了彰化市長安街和陳稜路口,就看到有兩家肉圓店的門口都大排長龍,
一家是號稱有70年歷史的『正彰化肉圓』,
另一家則是有40年歷史的『老担阿璋肉圓』。兩家的人氣都不錯,
但仔細看了一下,會發現40年歷史的『老担阿璋肉圓』比較好。
回到家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在2011年有部相當熱門的電影,
是根據作家九把刀撰寫小說,
改編的愛情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片中柯騰下課後和老曹、該邊、勃起、阿和一邊吃肉圓,
一邊嬉鬧閒聊的拍攝地點,就是在『阿璋肉圓』。
因為有熱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的加持,
讓原本生意就不錯的『阿璋肉圓』,生意更加興隆。
『阿璋肉圓』也順勢在店門口,立了一尊與電影有關的人形立牌,
店內也掛滿電影海報,吸引了不少追星族前來朝聖。
但肉圓的口味如何?因為沒有吃,所以不知道。
因為原本就不是為了追電影場景而來,
所以跟小孩說我們先選有70年歷史的『正彰化肉圓』,
下次有機會再去對面吃『阿璋肉圓』。在寫文前,問了一下彰化的友人,
才知道在彰化人口中真正的彰化肉圓老店,是本文的『正彰化肉圓』。
根據『正彰化肉圓』的網站說明:西元1940年 (昭和15年間),
現今彰化肉圓的傳人楊雅嵐、楊雅筑,其祖父楊永祥,
因父親英年早逝,而家中兄弟眾多,為了維持家中生計,
其母親與長子的他商量決心向鹿港一位老師傅拜師學藝,
學習傳統小吃-肉麋(鹿港音)廚藝。
在完成了艱苦學徒習技之後,終於獲得老師傅讚許同意,
讓楊永祥與母親許水桃在開始沿街叫賣,
而這就始源了彰化肉圓一傳四代的傳承故事。
但由於天氣變化,路線不定和要跑警察的原故,
楊永祥有感於生意有所受限,開始嘗試轉變。
所謂的轉變,是在彰化市太平街『賴利成製衣』對面,
由沿街叫賣轉型成固定的流動攤販,而隔年再遷移到陳稜路『銀杏食堂』
附近繼續做生意。楊永祥也因固定地點後,更穩固了週邊老主顧們的愛戴。
當生意漸漸穩定,楊永祥認為在路邊擺攤並非長久之計。
於是在民國36年承租現今正彰化肉圓(彰化市陳稜路203號)所在地的一角,
有了落腳的家也開啟了楊永祥對肉圓的熱情與感恩。
第三代排行老六的楊必端更是年紀輕輕的在世傳的薰陶下,
於民國67年決定承襲父親的志業。
並且除了保留古早傳統風味的肉圓外,更力求創新,
即使研發過程遭遇無數次失敗挫折與瓶頸,
依舊不放棄想讓肉圓賦予新生命與面貌,與滿足顧客對肉圓新的味蕾體驗。
用 "新古早味"繼續延傳並發揚光大。
歷時70年、藝傳三代的正彰化肉圓,目前由第四代兩位女兒共同經營。
第四代傳承下來的,不只是傳統的古早味,
更有前人認真實在的踏實精神。即使面對時代變遷,傳統小吃日漸衰微,
仍發揮著台灣這塊土地的人特有的求新求變的精神。
將以沿襲七十多年的好味道,
繼續精心開發新技術及賦予肉圓新口感的美味體驗。
以上是本文70年歷史的『正彰化肉圓』的開店緣起,
不過現在所看到的店面,應該已經不是從36年開創時的面貌。
可能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給客人更舒服的環境,
於是店面有翻新過,也加裝了冷氣空調。還好店內的地板,還保有古早味。
70年歷史的『正彰化肉圓』,店內當然是以肉圓做為主打的餐點品項,
所提供的肉圓口為有香菇肉圓、蛋黃肉圓及干貝香菇肉圓等三種。
香菇肉圓與蛋黃肉圓都是每份40元,干貝香菇肉圓比較貴,
每份要70元。因為我窮,所以當天都只點香菇肉圓來嚐鮮。
在北部的肉圓店,大部份店家都喜歡配四神湯來搭配肉圓一起販賣。
『正彰化肉圓』沒有四神湯,但有20元的竹筍湯、肉皮湯、
貢丸湯及25元的綜合湯。湯是用肉骨、香菇、蛤蠣等食材,
熬煮多時的高湯,喝起來相當的清甜好喝,
店外還有準備湯桶,讓客人自己取用續湯。
肉圓要好不好吃,所搭配的醬料引響很大。端上桌來,
『正彰化肉圓』的肉圓醬料,跟平常看到的肉圓那『紅色醬料』不一樣。
『正彰化肉圓』醬料顏色是米色,那是花生本身顏色,
醬料是用花生與糯米漿去調和製作出來的,所以吃起來有很香的花生味道。
根據『正彰化肉圓』的網站說明,
他們的肉圓皮除了選用出產於台南善化31號蕃薯製造的天然純蕃薯粉。
更堅持使用『清明節』前的番薯,
是因為清明節前雨水少而此時蕃薯內含水量少,
所做製造成的蕃薯粉比清明節後的純度及特性更為穩定Q彈。
彰化肉圓除外皮Q彈好吃外,吃起來相當的好吃。
彰化肉圓最大特色是餡多豐盛,裡面的豬肉餡都是大塊的豬肉塊,
不是絞肉塊。根據『正彰化肉圓』的網站說明,
豬肉是每天嚴選『手切溫體豬後腿肉』,豬肉的油花分布均勻。
豬肉更因為手工切肉,使其口感更為紮實並使用「高溫殺菌玻璃瓶裝」的
『純黑豆經五個月發酵釀造的壺底油』加上秘傳辛香料醃製後急速冷凍,
讓客人吃的到肉的鮮甜。香菇:我們親自去『南投產區』
挑選完整厚實的香菇再以大火炒香以保持香菇的價值及風味。
竹筍:『新鮮竹筍』切角先是用水川燙過,
再過冷水保持其脆甜口感最後炒拌過增加味道以去除筍子特有的苦味。
三者合而為一,融合著肉的鮮甜、筍角的清爽及香菇
特有的風味讓你的每一口都最傳統的好滋味。
以上是店家說明他們肉圓內餡的特色。
整體而言,『正彰化肉圓』內餡的肉塊不是很結實,
一咬就散開在嘴裡,咬勁不夠但軟嫩夠味。
肉圓吃起來雖有內餡香菇跟筍子的香氣,但筍子卻沒什麼脆口度,
有點美中不足。雖然肉圓有點油,但配上味道較淡的湯,可解了口中的油膩。
在寫正篇文章時,在參閱網路有關彰化肉圓的相關資料時,
有看到彰化肉圓最道地的吃法是不將外皮剪開,以保留原汁原味,
這和現在習慣切開肉圓外皮的吃法稍稍不同。另外,
彰化肉圓還有涼式的吃法,蒸好的肉圓放冷後,
再放到冰涼的湯水內,夏天吃極為清爽,稱為「彰化涼圓」。
肉圓最開始是以熱為主,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漸漸有人發明吃「冷」的肉圓,
為了口感上的搭配,才將配料改為瘦肉及香菇等比較爽口的內容物。
清爽的涼圓在炎熱的夏天這種吃不下東西的時節,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
因此也就慢慢的廣為流傳,變成彰化的特殊名產了。
彰化美食‧彰化小吃
正彰化肉圓
地址: 500彰化縣彰化市陳稜路203號
電話:(04)722-7868
服務時間:10:00–20:30
正彰化肉圓 在這裡
Billy的啐啐唸
大家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在Facebook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