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農曆春節假期雖然放了很多天,但是因為基隆一直在下雨,
加上一想到外出就是人,所以一開始都沒有進行春節旅遊,在家閉關寫部落文章。
一直到初五才踏出家門,帶因為在家悶壞的小孩出外走春。
初六那天原本打算要從瑞芳火車站,搭火車去平溪一帶遊玩。
但是很無奈的是,當天在瑞芳火車站要搭平溪線的人太多,根本擠不上火車,
所以去換火車票,改去礁溪洗溫泉。
初七那天,也就是放假的最後一天,因為心想大家應該都準備收假了,
所以主要的風景區應該人不多,所以才開車帶小孩出遠門,
也是這次春節連續假期中,唯一跑去比較遠的地方遊玩。
原本打算是找個地方拍楓葉或是櫻花,
但是最後因為聽到警廣交通台的廣播,而改變了計劃。
那天一大早就出發,在出門時基隆是陰天,所以上高速公路後,
直接往南下方向行進,順便打開收音機聽警廣路況報導。
當聽到台中彰化出太陽,那時就決定往中部走,
由於沒有打算在外過夜,所以南部不考慮,因為當天往返開車會太累。
當在高速公路上,正在思索要去中部那裡時,警廣播出了一則消息,
讓我聽了以後,馬上決定當天的目的地。
警廣那則消息是合歡山解除交通管制,並且上山賞雪的車輛,
已經不需要掛雪鏈才能上山。
花每年都在拍,而雪景難得,當然選擇上合歡山。
在我的印象中,在之前已經拍過兩次的雪景,一次在太平山,
一次是在合歡山,但是上去時雪都已經化的差不多了,
都沒有這次看到的雪積的那麼多。而小孩那兩次因為還小,
對雪的印象已經完全沒有了,所以當聽到要賞雪去,都很興奮。
就這樣我們一路開到台中市,先去那裡找朋友拜個春後,
再上二高一路走到霧峰系統交流道,
然後駛上國六號直接到終點的埔里流道下高速公路,
下高速公路後接走台14甲線經過霧社,
最後到達清境農場那裡才停車休息,因為我看已經是中午了。
在到達清境後,在公路旁看到一家『伊拿谷』餐廳,
它們除了有原住民餐外,還有賣甕缸雞。
我是為那甕缸雞而停車進去的,因為已經好久沒有吃甕缸雞了。
那天在那用午餐的過程,我會在下一篇文章做介紹,敬請期待。
在清境農場時,就如同一開始的照片,
可以看到遠方的山頭被白色雪所覆蓋,可見山上的雪已經積到有點厚度,
所以在山下就能夠看到白雪蓋山頭。在往合歡山的路上前進時,
可以看到下山的車輛,很多都有在車子的引擎蓋上,堆上一尊小雪人。
小孩看到對方來車上的小雪人,都很興奮表示等到那裡,
也要在車子的引擎蓋上堆雪人。但是等他們到了合歡山後,
看到雪後都很失望,因為他們看到雪後,才明白雪原來就是冰,
跟平時吃的雪花冰沒有兩樣。
但問他們原本認為『雪』是什麼樣,他們又說不出來。
一路上如我想像的,上山的車輛熱度已過,所以一路順暢,
直到過了昆陽要到武嶺前,因為路小有人在管制輪流放行,
車子前進的速度才慢下來,而那種狀況應該不能稱為堵車。
當到達武嶺時,看到武嶺的停車場內的車輛並不多,就知道我選對時間上山。
在車子邊走邊停時,為了排擠無聊,在等待車輛前進的同時,
我讓兒子下車幫他拍照。所以第15張兒子在公路旁的照片,
就是在那時拍攝的。有拍兒子那女兒呢?因為出發的比較早,
中午又吃的很飽,所以她在車上睡著了,直到武嶺我才叫她起來。
在當時終於明白為何警廣會說合歡山已經解除管制,
因為到武嶺的路上,雖然公路兩側雪積的還算厚,
但是沿路的雪都已經清掃到路邊了,所以車子不需要掛雪鏈上山。
看到公路旁的積雪,會讓人覺得,如果同時有飄雪的話,那就更好。
但是如果是在飄雪的狀況下,以目前來講我應該不會上去,因為小孩還小。
那天合歡山上出大太陽,天氣相當的好,所以雖然在雪地裡,
還不至於冷到讓人受不了,在寒風中有太陽公公所帶來的溫暖,
在冷熱夾擊中,身體的感覺還算是舒服。
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武嶺,武嶺的停車場積雪算是厚,
但是車子開進去並未打滑,當一停好車子後,我終於知道原因了。
因為那積雪看起來是厚,但是在太陽照射下已經融化了,
雖然表面看起來是雪,但是一踏上去馬上腳像陷入冰水池一樣,
鞋子立即全濕。
在要往武嶺的景觀台,在停車場那裡的路段,走起路來的感覺很奇特,
每一步路都像在踩破薄片的冰,路上積雪只是表面結冰,
冰的下面都是水,所以每一步路走起來都有踏空的感覺。
所以下山後,破財幫女兒買新鞋子,因為她的布鞋濕透了。
武嶺的景觀台當天要上去有點難度,因為樓梯積滿了雪,所以相當的滑。
有人在樓梯旁的欄杆上綁上大麻繩,要上去的人必須要緊抓繩子慢慢上去,
雖說如此還是很容易滑倒。尤是下樓梯時,人的上下半身好像是分離的,
手雖然有抓繩索,但腳卻是一直的往下滑下去,根本無法控制。
武嶺標高3275公尺,號稱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
並且也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
因此武嶺標誌成為每位遊客到合歡山的最佳留影地點。
當然我也不免俗的在武嶺標誌前,為小孩留下到此一遊的影像記錄。
小孩也在景觀台上,玩起堆雪人的遊戲,兩個人玩的相當的興奮。
在武嶺的景觀台上,在夏季可以清楚看到受地形、
氣候等影響的森林生長界限。在每年4~6月若運氣好加上天氣許可,
可以欣賞到滿天的南十字星。武嶺位於合歡山主峰和東峰間鞍部,
可眺望合歡群山及連綿的箭竹草坡,視野相當壯闊。
從埔里上合歡山,從昆陽開始,即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所管轄區域。
合歡山地帶是台灣冬季賞雪勝地,可由台中抵達草屯鎮後,
再經埔里鎮、霧社風景區及清境農場後到達。
沿途也可輕鬆的觀賞到綻放豔紅的櫻花和雪白的梅花,令人心懭神怡。
繞著翠峰、昆陽,再經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時,
您會發現春夏時分綠野平疇,冬季時則老松樹枝均佈滿銀色雪花,
剎是美麗,這個時候您可以放下平時疲憊之身心,
懷著童年時刻心情徒步邁向松雪樓,
開始尋找那一望無的雪花和懸掛房簷下之冰柱,
是多麼的清新又覺得無比舒服,
因為合歡山嶺隨處均容易見到深谷和溪澗晶瑩剔透之冰柱,美極了。
合歡山位於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是台灣主要河流大甲溪、
濁水溪與立霧溪的分水嶺。合歡群峰共由七座山所串連:
主峰標高3,416公尺、東峰3,421公尺、北峰3,422公尺、
西峰3,144公尺、石門山3,236公尺、合歡尖山3,217公尺、
石門北峰3,278公尺〈前五座更名列「台灣百岳」中)。
在台灣百岳中,這個原本需要至少3天3夜才能攀登至頂的巨山,
由於中橫公路的開通與霧社支線的連接,公路從群峰山肩處蜿蜒切過,
如今一般人均可以開車或走路方式輕鬆上山。以上合歡山的介紹,
是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有關合歡山的介紹。
另外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明,『合歡山』名稱的由來是:傳言於日治時期,
任職於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率軍討伐原住民,兵分三路,
西路由台中、埔里、霧社沿稜線而上,北路由花蓮、太魯閣、
立霧溪谷而上,東路則沿木瓜溪谷,經天長斷崖,翻越中央山脈,
三路皆至合歡山會師,故名『合歡』。
而合歡山越嶺古道係霧社事件(1930年)發生後,
日本人所開闢的一條貫穿南投霧社到花蓮太魯閣的「理番道路」,
完成於昭和10年(1935年),標準路寬1.8公尺。
現今的中橫公路和霧社支線,部份路段就是沿著昔日的古道開鑿,
當中橫開通後,古道即迅速荒廢,現只剩部份殘留的路跡可供追尋。
今日的陸軍寒訓中心即當時日軍討伐原住民的指揮站所。
在合歡主峰設有三等三角點6388號,雖為主峰,並非合歡群峰中最高峰,
但視野遼闊,原為軍事管制區,曾有軍隊駐紮,民眾無法進入;
如今軍隊撤離,山頂除供電信業者設置無線通訊發射站,亦開放登山客登頂。
合歡山冬季白雪皚皚,素有「雪鄉」之稱;
春夏季玉山矮箭竹草原與紅毛杜鵑花叢,景色宜人。
合歡山有合歡山莊與松雪樓提供住宿,位於台14甲線33K,
相較於周邊群峰是地勢低,海拔高度3,150公尺,
公路旁設有展望台可遠眺奇萊群峰,而且該地也是攀登合歡東峰、
合歡尖山、石門山與中央山脈北三段的登山口。
合歡山為5條溪谷泉水源頭,包括濁水溪主流、北港溪上游瑞岩溪、
大甲溪支流合歡溪、碧綠溪和立霧溪上游塔次基里溪,舊稱五港泉。
地質上主要由深灰色或黑灰色劈理良好的板岩及千枚岩所組成;
位於中央山脈走向的轉折處,以北大致呈東北東-西南西、
東北-西南走向,以南則以南-北走向為主。
這一個轉折再加上5條河流發源於此,使得山區水氣量相當豐富,
冬天只要溫度夠低,很容易降雪,
加上省道臺八號中橫公路及臺十四甲霧社支線通車,
使得合歡山變成臺灣最容易抵達的百岳,也是最熱門的賞雪景點。
今年的春節合歡山下雪-南投旅遊景點介紹,就到此為結束。
正常我每篇文章寫完,都會同佈發表我在FB成立的粉絲團,
但是本篇例外,因為目前我成立的那些粉絲團,
沒有一個的屬性適合擺上此文章,因此本篇文章將沒有收錄到我的粉絲團。
合歡山怎麼去
大眾運輸:
埔里→霧社,翠峰站下步行或叫價計程車
時間、班次請電話洽詢南投客運(049)298-4031
自行開車:
中部橫貫公路(谷關-德基)因921地震,造成交通中斷,至今尚未修復,請民眾改道。
1. 中山高(國道1)下豐原交流道→台10甲→豐原→台3→東勢→
天冷→台21→埔里→台14→仁愛→台14甲→合歡山
2. 中山高(國道1)下王田交流道→14號省道→草屯14甲→埔里→
霧社→合歡山
3. 中二高(國道3)霧峰系統交流道→國六號→下埔里交流道→
霧社→合歡山
4. 蘇花公路→花蓮9號省道→太魯閣接8號省道向西行→
大禹嶺轉14甲→合歡山
5. 宜蘭→7甲省道(中橫宜蘭支線)→梨山→大禹嶺轉14甲→合歡山
合歡山座標:東經(E)121.271377‧北緯(N)24.142706
Billy的啐啐唸
1. 大家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在Facebook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