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9日當天早上8點左右 順利到達高雄那瑪夏鄉時 我有點呆住了
但是比小林村還好一點 就是還能看到建築物
以前要進高雄那瑪夏鄉唯一的路 已經無法通行了
同樣的要從河床開的新路上去
過去的要進入那瑪夏鄉前的入口映象 已經看不到了
在進入那瑪夏鄉前的馬路旁 有個我小孩玩耍過的公園
那一大片的綠地與涼亭 也被黃澄澄的土石所取代
過去一切美的景象 已經從綠轉黃
沿著圖片中的彩繪圍牆過去 就是以前進入那瑪夏鄉的道路
入口映象與公園 都已經連個殘影都沒有 那瑪夏鄉在戰後於1957年
因鄉內的三個聚村被當時大有為的政府分別更名為
「民族」、「民權」、「民生」 因此改稱三民鄉
要回到那瑪夏鄉的居民 聽說政府有要求他們簽下切結書
根據我去採水蜜桃的主人告訴我 他不能不簽 因為他只會種水蜜桃
又無一技之長 不回來日子怎麼過 政府的永久屋只是解決住的問題
那未來一輩子的生活呢 並不想靠政府 回家鄉種水蜜桃比較實際
要進入那瑪夏鄉前 只看到黃澄澄的土石與災後沒有全毀的建築物殘骸
圖片是那瑪夏鄉的民族村 也是進入那瑪夏鄉的第一個村落
圖右是那棟 原本是瑪夏鄉鄉公所 現在已經無法使用了
鄉公所現在已經暫時移到第二個村落民權村辦公
在2007年12月10日該鄉鄉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採用「那瑪夏鄉」
(源自Namasia,楠梓仙溪)為新鄉名 取代原本的「三民鄉」
三村落也分別正名為「民族→南沙魯村」、「民權→瑪雅村」、
「民生→達卡努瓦村」 新名稱呈報高雄縣政府核備後
於2008年1月1日正式揭牌使用
那瑪夏鄉於300年前荷蘭人佔領台灣時期 即有曹族那卡那富人居住
那都魯薩 — 黑色城堡 (藤包山東北方山下台地) 清朝時被甲仙一帶
漢民或平埔番人突擊死亡慘重 四處逃逸至那奴木 (民生二村) 、
卡馬龍 (民生對岸平原) 馬美利給 (民生國小) 等地
八八水災前的瑪夏鄉鄉公所
同時另有少數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 達布克魯人遷入達尼歐茲
(青山段) 一溪地區 全鄉境內始即形成數點小型曹族部落
為那瑪夏鄉奠定了現在所見的基業 清割台後 以遊獵為生之布農族人
自由成性 不願受日本帝國專政壓迫統治
八八水災後的瑪夏鄉鄉公所
於清光緒年間 (民治五年) 向漢商商購槍彈、火藥遠從台東縣海端鄉
翻山越嶺遊啞口、天池、梅山口、荖濃溪上游一帶及寶來溪頭
(現寶山村馬里山) 暫時定居 後悉那瑪夏鄉地勢平坦、地廣人稀、
獵物之多 乃吸引布農族人再遷徙
初至曹族原根基地紅花仔(民治)山腰 繼遷入至民權山腰平台及
民生丘坪台及民生平原一帶 逐形成較有規模之三個部落
其中以遷徙紅花仔 (民治) 山腰平台最多
抗議牌子 可能是八八水災發生後 當地居民發起的一連串抗議事件 所遺留下來
日本人見三個部落形成 但由於位置難於控制日人見三個部落形
但由於位置難於控制管理 即強迫紅花仔(民治)山腰部落遷移至
民族那魯姑山腰平台(現民族社區東方) 而民權之拉比尼亞及
表湖一帶零散村落 則強制集中舊民權部落
八八水災前的瑪夏鄉鄉公所靠馬路的側邊
民生之卡馬龍、達那歐茲、那奴姆等部落 強制集中於
民生一、二村間山坡地 正式由日本人警察專制管理
設屬高雄州旗山郡瑪雅峻社 取名各村為那尼沙魯(民族村)、
瑪雅峻(民權村)、達卡奴娃(民生村)
八八水災後的瑪夏鄉鄉公所靠馬路的側邊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 政府依地理環境、民俗風情、天然形成
劃分三個村行政區域 即民族村、民權村、五權村
民國四十六年將瑪雅鄉改為三民鄉,五權村改為民生村
八八水災前的高雄甲仙鄉農會那瑪夏鄉辦事處
而你們現在所看到的照片 是那瑪夏鄉最靠外 也是進入那瑪夏鄉後的
第一個村落「民族村」 是那瑪夏鄉這次三個村落裡 受創最嚴重的
當初馬總統到那瑪夏鄉來看災 被中央部門負責單位安排去看
那瑪夏鄉最裡面沒有災情的的民生村
八八水災後的高雄甲仙鄉農會那瑪夏鄉辦事處
因為相關部門如此的安排 所以馬總統會在電視媒體前說
那瑪夏鄉受創不嚴重 這次我聽當地居民說 民族村這裡總共死了27人
會不嚴重嗎 唉 有怎麼樣的總統 就有怎麼樣的部屬
所以會做那樣的安排 難怪會被這裡的鄉民抗議
那瑪夏鄉的民族村初名為昂哈那(民治紅花仔) 日時遷出那魯姑
再遷至現址而改稱為那尼沙魯 光復後改名為民族村
是那瑪夏鄉最後開發的村落 民族村於昂哈那時期 即在清朝時
已形成部落 當時叫做「那都魯薩」原住民為曹族人卡那卡那富群
八八水災前的那瑪夏鄉民族村
日據時代遷至民族山腰平台之布農族人 發生瘟疫 村民紛紛遷離至桃源
其餘住戶又紛遷民權、民生村 是造成民族村為三村落人口最少的原因
民國五十七年那瑪夏鄉各機關由民權村遷至民族村
從此民族村內建設大有進步 人口因之增加 在八八水災後
民族村被政府列入不再重劃的地區 但是當地居民已經有一百多人
回到這裡 靠自己的力量重建 畢竟這裡才是他們的家
八八水災後的那瑪夏鄉民族村
民族村的疆域 東接桃源鄉高中村 以鞍輪名山為界
南接甲仙鄉小林村以雙連堀為界 西接臺南縣南化鄉及嘉義縣大埔鄉
北至那泥沙魯溪(民族溪)止 海拔630公尺 全村面積72.18平方公里
臺灣光復後 那瑪夏鄉遴近的桃源及台東縣的海端鄉、南投縣的信義鄉
等地的布農族鄉民 看到那瑪夏鄉多為平台且土地肥沃 氣候溫和
水源豐沛 可耕地寬廣 又可引水灌溉插秧種稻等作物
甚為羨慕陸續遷入 大行伐木開墾
民國38年阿里山鄒族也有一部份人遷入 民國42年以後政府推行
山地人民生活改進 將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全部以陋俗廢除 輔導生產
造林大量種值油桐、杉木、麻竹等
民國45年、46年間旱災 屏東縣山地鄉造成飢荒
因此有三地門鄉排灣族遷入民族村及民權村得以生存
民國54年、55年 政府在那瑪夏鄉實施山地保留地測量分配土地 辦理
土地總登記 北部復興鄉、尖石鄉、泰安鄉的泰雅族也趕來分配土地
自此以後 在那瑪夏鄉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252.9850平方公里中
原住民保留地僅佔3525.3300公頃 原住民即在此範圍內耕作維繫生活
由於自然環境之誘因與歷代人為活動之變遷 致形成那瑪夏鄉
現有的曹族 ( 含卡那卡那富群、鄒族群、撒阿魯娃群 ) 、客家、
布農族、排灣族、泰雅族及閩南人等族群 全部融乳共處一起生活
去年高雄那瑪夏布農族射耳祭舉辦場地「民權國小」
那瑪夏鄉有條景觀雄偉的河流「楠梓仙溪」
此溪由東北向西南方向貫穿全鄉 由於河溝深凹 因此落差極大
形成鬼斧神工般的河谷地形 景觀峻秀
同時也因此取水困難 所以使用效率不大
八八水災後的民權國小 已經被土石所掩蓋
那瑪夏鄉的鄉民們依河之傍 在青山深谷間建立美麗的家園 楠梓仙溪
雖無助於民生用途 卻讓他們的心靈與休閒生活有了更大的開展空間
由於那瑪夏鄉位於楠梓仙溪上、中游 沿岸風光淳樸 而且沒有工廠
加上近年來自然保育工作成效卓著 因此魚類得以在無污染的清溪中
自在的生存 尤其是珍貴的高身鯝魚 經保護後已大量繁殖
台灣特有種的高身鯝魚 知名度可能比不上同等級的
保育類明星─櫻花鉤吻鮭
不過二十多年來 牠們始終是並列台灣一級瀕臨絕種的淡水魚類
那瑪夏鄉鄉民大都信奉基督教 民風淳樸 以耕作山地保留地
生產農作物為生 多種玉米、芋頭、梅子及竹筍 楠梓仙溪
兩側河床的斷續丘陵及臺階沖積地 是村落、耕地的主要分布地點
看了那麼多那瑪夏鄉淒慘的照片後 看一下好的一面
最後兩張照片是那瑪夏鄉民權村 現在是那瑪夏鄉的行政中心
今年我所承接的2010高雄那瑪夏春之頌活動廣告文宣案
所有的春之頌活動 都將集中在這裡與沒有受創的民生村
那瑪夏之歌_布農族歌手: 王宏恩_月光(台灣88水災片段)
Billy的啐啐唸
1. 最近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沒接案子沒有收入 接到案子後 更是痛苦的開始
一個人要趕兩個活動的文宣 部落格也不能不寫 因為要開始介紹
我承接活動的內容讓大家知道 所以現在睡眠 對我而言是件很奢侈的事
2. 所有的平面文宣還好處理 開始陸續給客戶校稿 唯獨那瑪夏春之頌的活動網站
我研究了半天 還是不知道我以前那位小姐 如何在圖片中做好幾個按鈕的連結
因為活動網頁要用去年的來做修正 原本我以為很簡單 現在陷入一片茫然中
3. 雖然百忙中 還是有傳來好消息 大家都一直對我的長像很好奇吧
現在你們有機會看到了 因為七號下午就業情報要來採訪我 做五月的專輯
一人公司要如何運作 會來文字與攝影兩位記者 既然有攝影記者
那就會拍照片 你們自己就可以從雜誌裡看到我
現在在思考到時候我要如何打扮自己 以免太醜被你們笑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