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北臨老松國小 東至昆明街 南面廣州街 西接康定路
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
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 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
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繼續之前 當下了醫寮館 接著我們準備去走訪 剝皮寮故事館
現在看到的就是剝皮寮故事館 總共分成兩層樓展示 本篇是介紹剝皮寮故事館一樓的前半段
剝皮寮保留了清代以來的建築樣式 紅磚圓拱處處都是傳統建築的構件特色
我為剝皮寮拍照 按下快門 因為照片會告訴你我更多剝皮寮的建築故事哦
剝皮寮故事館的入口 讓我們開始走入時光隧道 回到未來
一進去可以看到地上有個板子 上面有打雷射字幕
板子上的字 是各種剝皮寮的故事頭 在往參訪過程 都可以找到答案
郵筒上的信件投遞口上的板子 拉出來 就會有聲音告訴你剝皮寮的故事
剝皮寮故事館每個展示間都不大 靠著半圓型的拱門 串聯所有的展示間
淡水河上的戎克船
淡水河是台灣少數具有航運功能的河流 百年前的淡水河上可是船隻來往絡繹不絕 好一幅熱鬧景象
展覽設置戎克船模型 提供觀眾搭乘體驗百年前航行在淡水河上的情景
船頭隨著觀眾走動搖晃 有如真實乘船感受
剝皮寮在清代是福杉來台運銷的集散地
在那個時代 淡水河河深水闊 河岸也靠近這裡 來的木材都在這裡剝皮加工
當初船隻所運送的貨物
幾張照片就走完了兩個展示間 從這裡你們應該知道每個展示間都不大 但是都有精緻主題做展出
穿越時空遊艋舺 開始敘述剝皮寮地名的演變與由來
剝皮寮為早期艋舺發展歷史上的一環 是清代杉木集貨地 福州商船運來的杉木 在此剝去樹皮與加工
因而得名 另一說法是清代舊地名是福皮寮街 日治時代的發音近似北皮寮 後來又稱為剝皮寮
旁邊的玻璃展示櫃裡 有展示當年剝皮寮的一些生活老照片
旁邊的玻璃展示櫃裡 有展示當年剝皮寮的一些出口貨物
穿過每個剝皮寮故事館的半圓型的拱門 都有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
在我們成長的土地上所發生的事 這些確都是我當年唸書所唸不到的 小時候書唸不到
等四十歲以後必須在這裡 才能了解我生長地方的歷史 悲哀 悲哀
「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 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的答案 或以字解釋著眼
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 剝獸皮 另以發音相類著眼
認為「剝皮」即是「北皮」各家說法莫衷一是,仍待進一步的資料加以考證釐清
剝皮寮中的牌樓厝是臺灣的特色建築 這裡有介紹這些牌樓厝的結構
剝皮寮這裡的建築 有好多種不同材質的牆面 有木造的 磚砌的 有土埆搭的 這些都可以!動手摸摸看
旁邊的玻璃展示櫃裡 有展示當年蓋房子用的磚頭
旁邊的玻璃展示櫃裡 有展示當年蓋房子用的木材
由於我真的很喜歡剝皮寮 所以也拍了不少照片 所以都以照片來作介紹 因此佔了不少篇幅
因此在此要先暫停 讓大家期待我的序集......................................................................《待續》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 麻煩花個兩秒中 按個鈕推薦一下 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