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饒河夜市老店東發號後,就沒有再介紹饒河夜市美食。
本篇文章就一口氣介紹兩家,饒河夜市必吃美食分享給大家。
一家是『陳董藥燉排骨』,另一家則是『福島屋圓圓燒』。
這兩家一個是台灣傳統小吃,一家則是日式小吃。
台北饒河夜市西起八德路四段(慈祐宮前),至塔悠路口舊時稱為錫口街,
全長600約公尺,整個路段上有松山福德宮及松山長老教會,
而乾隆年間庄民出資興建慈祐宮,奉祀天妃媽祖成為附近居民精神重心所在。
而慈祐宮完成後,各種店舖在附近逐漸興起,
讓饒河街這裡成為松山區最早開發的市街。
慈祐宮以西至福德宮以南稱頂街、松山福德宮以西為下街、
兩處為該區中元祭典之大柱。 目前在台北市政府全力改善交通狀況下,
鐵路地下化與捷運車站的興建結合,加上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慈祐宮,
讓饒河街無論從歷史、交通、人潮集散、宗教特色、
地方人文任一角度來看,都是一條極具特色的觀光街道。
饒河夜市現在每天一過傍晚,就吸引大批人潮來此大啖美食。
進到夜市除可以閒逛沿途兩旁店家,各色各樣百貨拾細外,
中間一字排開的是,廣為人知的饒河夜市美食小吃。
而有些經過媒體報導美味小攤,都是人山人海須排隊等候。
如果是十五年前,因為公司在饒河夜市旁,那時對饒河夜市可說是熟悉的很,
但是事隔多年,對饒河夜市已經沒有那麼熟悉了。所以這次去饒河夜市,
就決定專找看誰排隊越長,就吃那家。結果原本有排的,
位在夜市入口處的『福州世祖胡椒餅』,因為人實在太多而作罷。
本篇要介紹的兩家饒河夜市小吃美食,
雖然排隊的隊伍沒有『福州世祖胡椒餅』那麼長,但也都是排隊店。
現在我們先就來介紹,可說是近年來饒河夜市裡最HITO的攤位,
媒體多家報導的『陳董藥燉排骨』。
『陳董藥燉排骨』在饒河夜市有兩家,
一家是在慈祐宮前面,以店面方式經營,本篇文章前三張圖片,
就是在那裡拍的。但這次吃陳董藥燉排骨並不是在那裡吃,
而是在饒河夜市中段,陳董藥燉排骨的攤位那裡吃。
因為在那裡吃藥燉排骨時,有問服務人員,他們告訴我攤位這邊的藥燉排骨,
都是在外面也就是店面那邊藥燉好,再整桶拿過來到攤位這裡加熱的,
所以等我吃完以後,就跑到外頭,順便把店面的部份拍起來,
讓大家知道『陳董藥燉排骨』有兩個地方。
在店面那邊,有海報述說陳董藥燉排骨的歷史。
在饒河夜市中已有十多年歷史的『陳董藥燉排骨』,每到傍晚時刻,
就是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品嚐連肉帶骨、香噴入味的藥燉排骨店。
堅持使用新鮮排骨及十多種優良品質的藥材,
並經過一、二個小時熬出來的藥湯。
不僅藥材的精華都化入湯頭裡,連排骨也Q嫩有勁,鮮美對味。
喜歡重味道的人,不妨搭配豆辦醬食用。除了有這段說明外,
還有他們藥燉排骨的營養含量。
每份蛋白質14公克、脂肪10公克、醣類0公克、總熱量145大卡。
現在大家看完店家的自我介紹後,來聽聽我的食用後的感覺。
滿滿一大碗的排骨,因為肉不多,就沒有沾店家特製的豆瓣醬,
而排骨在啃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藥味很濃。
而湯頭清甜沒有過重的中藥味道,也不會一層油浮與肉渣在上面,
可見在熬湯頭的時候,店家的師傅都會很注意的將肉渣撈掉。
而湯頭清甜,就是喝起來沒有濃濃的藥味,反而可能是枸杞放的比較多,
讓整碗的藥膳湯,喝起來變著有點甜甜的。整碗湯對我來言,
清淡帶甜的湯頭,讓我感覺好像不是在喝藥燉排骨湯。
所以也因為過於清淡,夏天喝也不會太上火。
而20元的魯肉飯,我看是比較像瓜仔肉飯,肥肉也不多,
而肉塊含在嘴中肉就散了,缺少咬肉的感覺。
由於魯肉飯只有藥燉排骨湯可以配,而飯的魯汁又不夠鹹,
整體而言,對我這種重口味的人來說,可說是相當不習慣的。
因此這次吃完了陳董藥燉排骨,下次我應該是不會再去,
因為太清淡不是我的菜。我比較喜歡吃有濃濃藥味的,
因為比較像是在吃藥膳。藥燉排骨我常吃,也吃過不少地方,
吃過後能讓我還比較有印象的,大概是士林夜市的藥燉排骨。
在吃完了陳董藥燉排骨,就在饒河夜市裡逛起來,看看那攤還有在排隊。
在許多排隊的攤子中,有一攤充滿了日本味道的攤子,
深深吸了我的目光,走近去一看,
大大的黃底紅字的招牌,寫著『福島屋圓圓燒』,每份五十元。
整個攤子除了有很多日本風的的布條外,老闆的服裝都很有日本傳統。
只看到他很忙碌的煎著圓圓燒,一堆人在旁排隊邊看他表演廚藝。
而『福島屋圓圓燒 』看來像是大阪燒的迷你版,
一樣有的柴魚片鋪在表面,厚度卻增加不少。
根據維基百科說明,大阪燒事實上應該叫做什錦燒,又稱為御好燒,
是源自日本的一種小吃。而什錦燒又有分成兩大派系,
關西風什錦燒(大阪燒)和廣島風什錦燒(廣島燒),
實際上兩者發展的起源也不同。
關西風什錦燒在原本的基礎上,將洋白菜改為綠蔥,加上牛蹄筋,
改為醬油味的蔥燒現在也大受歡迎。
關西風什錦燒的發源地是廣島縣吳軍港。昭和年代到義大利的軍艦廚師,
吃到薄餅後,使用日本的材料改製,得到海兵們的好評,在吳市內供應了。
二戰時期,聘用在吳海軍工廠的大阪廚師學到這種煎餅,
回大阪開店,改良和發展成目前的關西風什錦燒。
關西風什錦燒,有時也可加進麵條,稱之『現代燒』。
整個製法方式,是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的雜菜煎餅製法,按嗜好可改為牛肉
、墨魚、蝦仁、牡蠣等。先將水或柴魚高湯混合低筋麵粉。
(注意水份多寡,麵粉和水的比例約1.5:1。) 20
混合好的低筋麵粉,與準備切碎的高麗菜、加上雞蛋、山藥(山芋)泥、
蝦皮、炸麵花等攪拌。 再將麵糊放在加熱了的鐵板上面,
整理成直徑25cm,厚度2.5cm左右的圓形。然後將薄豬肉片放在煎餅上,
如果一面焦結了,就反向另一面,但要小心不要弄散煎餅。
如果兩面都燒成黃褐色,就降低火溫,塗上調味汁。
最後撒上柴魚片、青海苔,縱橫切塊,即完成美味的什錦燒。
在完成的煎餅表面上,可依照愛好塗上蛋黃醬。
在食用時,可以再依自己的愛好尺寸在鐵板上切吃。
以上是大阪燒的歷史與作法,至於廣島燒就不做介紹。
而饒河夜市福島屋圓圓燒,作法是大阪燒的作法,
只不過有用圓型的鐵模讓大阪燒成圓形狀,因此叫做『圓圓燒』。
這家我在造訪時是沒注意到,事後上網看網友的分享文,
才知道老闆與老闆娘真的是日本人。
圓圓燒的樣子除了比一般大阪燒有型外,裡面的料不少,
有玉米、培根、蝦子、青豆、高麗菜...等,外加一整顆蛋。
雖然有很多很多的料,多人說都說比大阪燒好吃,但我覺得是差不多,
沒有說比較好吃。但是以燒這種日式小吃來說,以夜市這種地方來說,
這家圓圓燒就算是不錯的美食。
大家看到我拍的圖片,有沒有想吃吃看的感覺?切一小塊下來,
你們可以看到很明顯雞蛋,上面淋滿了醬料萬,還有美乃滋和滿滿的柴魚片。
至於店家準備的芥末,可以選擇要不要加,我個人是有加,
因為感覺比只有單加美奶滋要好吃,比較有味道。
這個綜合了大阪燒的精華,從一大片濃縮到小小的圓圓燒裡,
看起來不是很大,但因為內容的料很扎實,一個人享用後,
我覺得會有點撐,沒有餘力去品嚐其他美食。看到這裡,
有些人會覺得很奇怪,我吃24盎司的牛排都不會飽的人,
怎麼會一個圓圓燒就讓我感到撐。
說實在的,我也不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況,只知道碰到牛排那類的肉類美食時,
自然胃口大開,怎麼也吃不飽。當沒有碰到肉類美食時,卻變成一吃就飽,
為何會是這樣,真的是說不上來。不過也說明了,雖然圓圓燒還不錯吃,
但是因為不是我的菜,無法讓我的胃口大開。
這次走訪饒河夜市,發現以600公尺夜市的規模來說,
它的美食種類比其他夜市要多,尤其是多了不少所謂的燒類的日式小吃,
除了圓圓燒外,還有一種黃金烏賊燒,也是有不少人在排隊。
這幾年感覺饒河夜市在吃的方面,選擇性真的變多了。
本篇台北饒河夜市必吃的美食介紹,就到此先靠一段落。在未來的日子裡,
除了饒河夜市的美食外,還會有其他台北的夜市小吃,
也都會是今年部落的文章的重點,只是不知道長期看我格子的老網友,
對我突然改寫美食文章,會不會不習慣。
遍嚐台北美食系列,《台北夜市》饒河夜市必吃美食地圖-
『陳董藥燉排骨』與『福島屋圓圓燒』的介紹,就到此結束。
本篇文章也將同步發表在,FB裡的『遍嚐台北美食』粉絲團中,
粉絲團是我成立的,歡迎有FB帳號的朋友點讚加入,
粉絲團將會有相關台北美食的訊息,提供給大家分享,等您喔!^_^
饒河夜市怎麼去
饒河夜市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與松河街間,平行的饒河街上。
開放時間: 每日17:00~24:00
交通資訊:
鐵路:
搭乘火車於松山車站下車,經由後站八德路出口,過馬路即可到達。
公車:
松山火車站:
605、203、205、311、276、306、63、204、藍12、藍7、板基線。
饒河街觀光夜市站:
28、203、205、276、311、605、605(副)、629、678、藍7。
停車位:
基隆路及八德路口有市立立體停車場以供停車,摩托車可以停在松河街內。
捷運:
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循中坡北街步行約15分鐘。
Billy的啐啐唸
1. 大家如果想我互動,可以在FB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2. 最近因為雜事太多,所以PO文的速度慢了下來,重點是那些雜事,
也沒讓我收入增加,所以我真的是窮忙族。
3. 時間過的很快,這個月是我結婚九年的日子,也是離婚兩年的日子,
都是在七月發生。歷經一些事情後,現在當然什麼都看的比較平淡了。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